一部令人值得咀嚼、思索的影片,
是從另一部落格看到的,
很適合各位同學一起欣賞。
我們都寫過「我的志願」的作文題目,
這部影片就血淋淋地檢視十年後主人翁的志願,
看完後有一個擔心與欣慰,
擔心的是這部片帶來的效應是:成績導向的思維,
成績固然重要,
只是成績的到底該如何看待呢?
安親班、補習班成了成績進步的保證班,
然而,這部片拿了幾位學生在同一個時間軸上做比較,
更強化了成績=成就的堡壘。
這部片忘了提醒/告知觀眾,
孩子的成就更應該跟他自己比較,
但是太巴塱那位同學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現況,
這是是令人感到欣慰的,
這不就是身為老師的各位,
應該要給予孩子的能力不是嗎?
PS:誰知到片中太巴塱的那位學生是哪位老師教的啊?
2 則留言:
對其中一句話印象非常深刻
"因為你沒有長大,所以不知道其重要性"
但人生只有一次,錯過了,後悔了,都已長大了,回不到過去....
現今的社會有高學歷的人滿街都是,只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滿足現狀,享受在當下,也是一種成就呀!不一定要史丹佛雙學位畢業,在google和microsofe當技術經理才是高成就,畢竟人各有志向,只要快樂,滿足就夠了....
重點林宏明光中跟我同屆,幾十年沒見孩子都兩個了,哇啦!我還在幹麻...哈哈哈~~~
對其中一句話印象非常深刻
"因為你沒有長大,所以不知道其重要性"
但人生只有一次,錯過了,後悔了,都已長大了,回不到過去....
現今的社會有高學歷的人滿街都是,只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滿足現狀,享受在當下,也是一種成就呀!不一定要史丹佛雙學位畢業,在google和microsofe當技術經理才是高成就,畢竟人各有志向,只要快樂,滿足就夠了....
重點林宏明光中跟我同屆,幾十年沒見孩子都兩個了,哇啦!我還在幹麻...哈哈哈~~~
張貼留言